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介绍

发布时间:2015-06-06 08:43 点击数: 【字体:
大家好!
    我是彭老师。
    今天我读新教材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不同,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
    ●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
    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
    还通过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
    ●丰富数数的经验
    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p76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数感。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边操作边说数。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
    教学例2时,利用直尺教学数序,理解个数的大小关系,在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后,可以增加找出“哪个数离13最远(近)、比较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想对照的方式,是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教学中要突出“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即位值的意义。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例5,教学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
    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对这些专业名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不必要求识记。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使用这些术语,让学生慢慢接触的过程中渐渐熟悉,逐步掌握即可。
 
    3.解决问题
    这是新加入的内容。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教材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例6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中要注重读题训练,要为学生创造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的能力。
    其次要注重策略指导,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还要注重价值挖掘。老师们可适度开发和拓展相关内容,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使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问题解决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温馨提示:您想观看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qianzhunbei/jiaocaijiedu/jiaocaijiedushipin/yi/20150519/531.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woduxinjiaocaikejian/one1/20150519/544.html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彭 瑛 来源: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