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圆、位置与方向总复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9-11 20:39 点击数: 【字体: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P122——123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系统、全面的复习本学期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教材编写了“成长小档案”、“数学复习题”及“综合练习”三个板块的内容。
其中,教材中的“成长小档案”,呈现了“这学期学习了什么?”、“学习中最有趣的是什么”2项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全面的回顾与反思,系统的整理知识,感悟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内在魅力,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数学复习题第4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还安排了第15、16题2道综合练习题。教材的编排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综合性,突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极限思想,帮助学生积累复习、解决问题等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经历了“化曲为直” 、“化圆为方”的转化过程,并且积累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复习方法。
在知识整理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归纳而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两个单元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动手操作内容较多,体验较为深刻,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乐意回忆,而且话题较多。
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顾、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整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把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
2.进一步理解圆的本质特征,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物体位置确定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解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圆的周长、面积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方法指导
同学们,温故而知新,这节课,我们进行圆、位置与方向总复习。好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来,我们一起小声地读一读。课件出示:
(见图)
师:根据大师的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板书:回顾与交流]
 
二、“圆”的复习与整理
1.回顾与交流
(1)小组交流。
师:这两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2)集中回顾。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的发言都很积极,在回忆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漏掉重要的知识点?请大家拿出我们曾经整理的有关圆的单元知识小卡片,谁愿意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有条理的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
(指名学生上台)
师:同学们,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你们先前都回忆起来了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趣事交流。
师:请大家再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觉得最有趣的或是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当学生说到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面积推导过程时,出示课件,回放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再次感悟“化曲为直” 、“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
(见图)
 
2.整理与沟通
师(设疑):总复习时,我们除了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之外,还需要做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强调:总复习时,我们不仅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还要沟通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第二次整理。
[板书:沟通与整理]
师(引导):想一想,圆与本学期所学的哪些单元的知识有联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并组织学生对圆的知识进行第二次整理。
(见图)
师(小结):其实,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是直接的联系,我们一下子能看出来,而有的是间接的联系。深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我们灵活的运用知识。
 
三、“位置与方向”整理与复习
1.过渡
师:圆的复习,同学们表现很棒。关于位置与方向,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老师想考一考大家。
 
2.练习
请说出津市二小所在的位置。
(见图)
根据学生的要求,教师依次点击课件,出示描述物体位置所需的参照点及方向与距离。
师(设疑):同一所学校的位置,他们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参照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也就不一样。谁能描述一下从新华书店到体育馆的路线?
 
3.联系
师:联想一下,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方向和距离外,还有其他的方法?
(见图)
师:比较一下,确定物体位置的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要用2个条件?能举例说明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
(见图)
师:如果只知道列数,比如,第3列,我们就只能确定物体在第3列所在的直线上,而不知道具体在哪一点。
师(引导):同样的,如果只知道距离,比如,以津市二小为参照点,距离津市二小300米的物体,我们只能确定这个物体在哪儿?(指名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
小结:看来,在平面上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必须要用到2个要素。
                                  
四、巩固与运用
1.错题诊断
过渡:同学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板书:[巩固与运用]
师:充分利用错题资源进行分析、诊断,可以让我们在知识运用过程中避免重复出错。请大家拿出错题摘录本,再看一看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错题和同桌交流交流。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哪些同桌愿意上台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交流)
小结:吃一堑,长一智,看来,知识运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牢记公式,还要认真读图,找准数据,灵活的运用公式。
 
2.趣题分享
(见图)
第一题,让学生思考后,用手势进行判断。教师指名学生说出理由。并引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思考问题,周长长,则半径长;半径长,则面积大。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圆的面积,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再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长方形的宽,就得到长方形的长,即3.14×102÷10=31.4(厘米)
思路二:联想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圆的半径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长方形的长就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即3.14×10=31.4(厘米)
小结: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巧妙的解决问题,正是数学思考的魅力。
 
3.综合练习
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幸福村为村民新建了一个公园。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吗?
出示:
(见图)
(1)自主解决问题。
(2)指名学生汇报。
 
五、谈收获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指名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见图)
师:你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小结:芝诺的“知识圆圈说”与我们熟悉的“井底之蛙”的故事是相通的,同学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体会吧。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教学全文,请点击此处下载
    ●温馨提示:您想观看该内容教学视频,请链接—— 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shipin/liunianji/index.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jian/liunianji/20150911/735.html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教学反思,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liunianji/20150315/96.html
    ●温馨提示:您想了解该内容案例解析,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liunianji/20150315/97.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王淑英 来源: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