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鸡兔同笼”片断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07-17 10:46 点击数: 【字体:
 
【编者按】下面内容为湖南省2016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片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现场实录。
 
“鸡兔同笼”片断教学设计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孙李军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103~104页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作用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欲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由于本单元方程解法还没学,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材编排特点
(1)由生动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引出《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
(2)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多样化。
教材让学生在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的多样化。首先,教材将《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数据变小引出例1,让学生感悟化繁为简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其次,在编排例1时,依次呈现了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列表法,再到“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另外,在“阅读材料”中,教材还介绍了古人的巧妙解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3)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一方面编排了类似的习题,例如“龟鹤问题”;另一方面还设计编排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物、租船等。从而让学生在感受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同时,巩固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去脚法”策略的算理。

教学难点
用假设法解答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入教材,最早是出现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后来教材重新审订首次出现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问题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我放弃了教材的编排的列表法和假设法,而是从趣解之一的“去脚法”,借助直观动画和多媒体资源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趣解的同时体会“假设”的解题策略,为以后理解并掌握假设法作好铺垫。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去脚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假设”的数学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经历自主探究,理解利用“去脚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跑男解鸡兔同笼”激发学习兴趣。
 
 
2.PPT出示教材103页主题图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感。】
 
二、合作探究、趣解“鸡兔同笼”
1.猜一猜,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改编原题,PPT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谈话,包贝尔解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动画(吹哨抬腿)理解“去脚法”原理,体会解法的趣味性

4.交流体会,寻找策略
思考:他的做法里,最巧妙的地方是哪里?怎么去脚的?为什么都抬起2只脚?
结合学生理解,板书计算过程。

5.小组合作,尝试“去脚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操作材料见附)
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完成后交流汇报。

6.小结,体会“去脚法”中蕴含的“假设”的解题策略。

7.结合PPT介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解法。
【介绍 “安脚法”、“金鸡独立法”感受“假设”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谈话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延伸
PPT出示变式: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每人栽5棵树,女生每人栽3棵树,一共栽了50棵树。男、女生各有几人?
【没有鸡和兔了,也没有脚了,该如何运用“去脚法”。训练学生将掌握的解题方法在解决新问题时实现自主迁移,拓宽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五、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shipin/sinianji/20160711/1273.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jian/sinianji/20160514/1186.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反思,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sinianji/20160715/130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孙李军 来源: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