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比的总复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5-05 23:02 点击数: 【字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本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112-114页。
教材分析:
“比”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比的意义、运用比的意义理解比的化简、比的应用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既整理又复习,发现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延伸,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图,为以后学习比例相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它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学习本课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梳理知识,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经历归纳、整理、复习、应用的全过程,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沟通旧知识的联系。培养优化意识和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数学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运用比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运用转化的思想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疏理、沟通,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福尔摩斯,大家听说过吧?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福尔摩斯?咱们先来听个故事。
福尔摩斯侦探术: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家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可是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目击证人告诉侦察员,珠宝店附近出现过两个可疑人士,这时福尔摩斯来了,他仔细观察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cm,就迅速的推算出谁是犯罪嫌疑人。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
师:同学真聪明!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今天咱们就来复习比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活动
师:在这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大家还能记得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
师:老师刚刚发现你们讨论得很热闹,能把你们讨论的情况跟我们大家说说吗?
生:……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谁来解答?
(课件出示问题)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师:你的表述很清晰。
 
2.学生整理归纳
师:同学们已经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都说得很好。 昨天你们已经做好整理复习资料的卡纸。现在请各组长分工,小组内的成员一起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
(小组活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么整理的。请第一组派代表上台。

生:……
 
3.欣赏评价各种不同的整理作品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整理作品都很有特色,看到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4.总结:出示知识网络图
师:我们看这个网络图,是按照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三部分来进行整理的。按照这样的方法整理,使我们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无论是用哪一种整理方法,只要做到清晰、有序就行。
 
5.学生质疑
师:我们除了对比这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之外,还需要做什么?
生:思考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师:比这个单元和哪些单元的知识有联系。
师:其实,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是直接的联系,深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我们灵活运用知识。
 
三、 练习巩固, 拓展提升
1.易错题辨析
师:通过昨天错题收集分析, 每位同学都收集了几道易错题。先在小组内互相说说。(组内学生之间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考考大家?
生:求比值:
       24吨 : 12千克                  0.32 : 0.8
     =24 :12                       =32 : 8
     =2                            =4:1
生:……
生: 用2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 :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
生:把60克糖溶入3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1:5 )。
生:……
生:从家到学校,哥哥走了7分钟,弟弟走了9分钟,哥哥与弟弟的速度比是7:9。
生:……
生:甲数比乙数少2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
生:……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请看,谁来读读。
生:聪明人会认识自己的错误,聪明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聪明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
 
2.基础练习
师:最近有个电视节目挺火的,叫《开门大吉》。现在也来玩一玩吧!游戏规则:屏幕上出现谁的照片,就由谁来选门牌,然后回答里面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上台来抽选下一位回答者,回答不出,可以求助组员。
1号题: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3:5。
苹果树是总棵数的(3/8)   梨树是总棵数的(5/8)
苹果树是梨树棵数的(3/5)   苹果树比梨树棵数少(2/5) 
2号题: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4:1,它们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
3号题:二杯糖水,(    )杯的糖水最甜。(课件里出示两个杯子)
第一杯:糖和水的比为1:9    第二杯:含糖率为12%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是这样的,昨天我买了三样东西,一件衣服,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共用了414元,可我不清楚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各多少元?  
出示:买一件衣服、一条裤和一双鞋子共414元,裤子的单价与鞋的单价比是3:2。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各多少元?
师:你来读读这道题。会做吗?
①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师:我们发现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
预设:可能会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生:增加一个条件,一件衣服的单价。
生:给出三个物品单价的连比。
生:给出一条裤子比一件衣服少多少元?
生:增加一个比,衣服单价比与裤子单价的比,或者衣服单价与鞋子单价的比。
师:那就加条件进去。根据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老师加了这些条件。请看!
课件出示:1.一件衣服要189元。    
          2.一双鞋子比一条裤子少45元。
          3.一件裤子与一件衣服的单价比是140%。
师:现在能解答了吗?那就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条件加入原题中,再进行解答。
师:完成了吗?谁上台来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学生汇报。
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评价自己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我知道了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
生2:原来,比和圆、分数、除法之间还有这么多的联系,太神奇了!
生3:我享受到了合作、探究的快乐。
生4:有时候比、分数、除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实现一题多解,还可以让解题过程变得更简单。
师:很高兴,同学们收获了这么多。是的,这节复习课,我们在整理中让知识融会贯通, 在运用中实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温故知新。 这节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五、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您想观看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shipin/liunianji/20150502/446.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liunianjishangce/20150430/438.html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反思,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liunianjishangce/20150505/478.html
●温馨提示:您想了解该内容的案例评析,请链接—— 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liunianjishangce/20150505/479.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唐 燕 来源:津市市第一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