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04-18 12:54 点击数: 【字体: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这节课是以概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概念教学相对于其它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概念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把抽象的概念按自己的认知水平正确的理解并准确的运用确实不容易。要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转化为直接经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积极有效思维,才能顺畅的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环节一:故事导入
米老鼠和唐老鸭都在开心农场开辟了一块菜地,形状如下图(图略),它们天天争吵谁的菜地大?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
 
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由“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开心家场分地”这个数学故事的引入,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想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到底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两块地谁大呢?学生猜想出了三种不同的可能性,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环节二:自主探究面积意义
1.下面我们来摸一摸物体的表面
那课桌的表面呢?你能摸摸吗?(学生摸) 再摸摸数学书的表面。数学书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谁大谁小?
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刚才我们摸了桌子表面、数学书表面,再看看电视机和黑板表面,谁大谁小?(黑板表面大,门表面小,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3.通过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板书: 物体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说一说
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提问:那电视机表面的大小叫什么呢?黑板表面的大小呢?
5.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呢?
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你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出示圆和三角形:我们可以说————(圆比三角形大)
像这种周围都封闭起来的图形我们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这种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它们的面积。
所以,我们可以说长方形的(  )比正方形的(  )大;圆的(  )  比三角形的(  )大。(填空)
6.再来两个图形:你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7.小结:让我们把这两句话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或”)
 
反思二: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再说“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因此,采用学生熟悉的物体(桌面、黑板面、讲台面、数学书封面等)和课件演示图形,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摸一摸”中初步体会“面是一大片”;在“看一看”课件演示中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几条线段围成的一大片;在“比一比”中感知“面有大小”;在“说一说”中悟出面积的含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环节三:统一面积单位
1.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黑板表面的面积与电视机表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这是数学书和练习本,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和黑皮本表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你是怎样比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怎样比?(板书:重叠法)
3.老师出示1号和2号图形,你能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吗?像这两个长方形,观察法和重叠法都不能比较出哪个面积大。(要请学生演示一下重叠法,完全重合后多出部分的面积就大)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4.老师倒有个办法,想不想听? 利用学具袋中的小图形进行拼摆比较它们面积大小。
请看学习提示:(多媒体出示)
(1)学具袋中有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形的学具。
(2)同桌合作,首先共同选择出喜欢的图形,然后分别在1号和2号图形上进行拼摆,最后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并填在括号里。
(3)合作完成的同桌请给老师传递信息。
5.师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提示中3个关键词:共同、选择(选择有2个思考,一是从哪里选?二是怎样选?(相同的和不同的图形))、分别。
6.学生操作,师巡视,请学生汇报。 
摆法一:选择圆形的举手,师演示。得出圆形不能密铺 。
摆法二:选择小正方形和小长方形两种图形的举手, 得出图形形状、大小不同,无法比较。
摆法三:选择小正方形的举手,得出图形形状、大小相同,可以比较。
摆法四:选择小长方形的举手,得出图形形状、大小相同,可以比较。
像摆法三、摆法四分别选择了形状、大小相同图形进行拼摆,根据图形个数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这种方法也数格法。(板书“数格法”)
7.小游戏: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学生猜)然后揭开图形,问谁大?(说明只数格子个数是不行的,对格子还有必须的要求(格子形状、大小相同))
8.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
 
反思三:矛盾激趣,引导探究
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揭示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已初步通过观察法感知物体、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有大小之分,接着引导学生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重叠法、数格法,在介绍数格法后,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通过数方格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两个图形中方格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由制造矛盾到到揭示矛盾,然后到解决矛盾,并个个击破,最终引出“面积单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也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
 
环节四:探究常用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有多大?
1.从学具中找出最小的绿色塑料片,举起来,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拿出尺子量一量它四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 (都是1厘米,说明是个正方形)
我们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大门牙、开关、鼻孔)
2.想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首先请大胆猜一猜:它的边长是多少?(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你能从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纸片吗?
举起来,和手掌比一比,手掌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拿起数学书,估一估数学书封面大约是几平方分米?再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纸片量一量。 
3.认识1平方米
认识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谁能仿照上面两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老师出示面积为1平方米的白纸
先估一估纸上可站多少个同学,然后再让学生亲自感受站一站。
根据情况,我们三年级同学大约能站10到16个。
 
反思四: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如何突出这一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摆一摆、围一围、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认识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环节五:有趣运用
1.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小跳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学生读)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米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面积约1平方厘米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1平方米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为3平方分米的床上,做着甜美的梦。
笑声过后总有思考:1、找错并改错,找一个就在黑板上改正一个。提醒学生米是长度单位。
2.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开心农场开辟的菜地面积究竟如何呢?老师已经将它们成比例缩小移到教室里了,我们应该选用今天学的哪个面积单位摆一摆。(平方分米)
请学生上台贴1平方分米纸片。  ( 学生涂上固体胶,一组一个接一个上台贴在两块地中 。)
 
反思五:有趣运用,享受乐趣
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这才是享受数学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练习中,首先设计了一个笑料百增的“马小跳的数学日记”活动,让学生在欣赏马小跳的数学日记中认识到选择合适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伊始抛出的问题:“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两块地谁大?”让小组上台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分别贴在两块地上,从而比较出两块地的面积,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1.说实话,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内容较多,时间还是比较紧,有点快马加鞭的感觉,使一些活动时间放得不够长,从而导致学生体验还不够充分。
2.加强小组的合作学习,做到全员参与,真正想说、敢说。
3.整堂课各个环节在时间分配上有点欠缺。
4.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温馨提示:如想下载该内容教学设计,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sannianji/20150317/124.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易 萍 来源: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