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同分母分数加法”片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12-07 19:42 点击数: 【字体:
“同分母分数加法”片段教学设计

执教: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  欧阳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学期第四单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已建立起分数单位的概念。因此,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知识,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和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能用同分母分数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期待过生日的那一天吗?是啊,开开心心吃蛋糕,多幸福的事儿!我女儿朵朵最喜欢过生日了,这不,前不久是她4岁生日,爸爸给她买了个蛋糕,漂亮吗?瞧,他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朵朵吃了这样的2份。这时,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朵朵爸爸吃了这样的3份,这时你又想到了哪些分数?
师:朵朵吃了这块蛋糕的 2/8,朵朵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3/8 ,你能利用这两个分数提出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预设:
1.朵朵和朵朵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朵朵爸爸比朵朵多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师:真好,你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求和与求差的问题。今天咱们主要探索“分数加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分数加法)
【设计意图:用孩子和爸爸分吃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说出其中所见到、所想到的分数,既有效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朵朵和朵朵爸爸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朵朵爸爸比朵朵多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接着由问题引出分数加减法算式,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探究上来。】

二、探索新知
1.看图说理,初悟算理。
师:来,说说这道算式等于多少?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说等于5/8 ?
预设:
(1)可以直接看图就知道是5/8 了。
(2)两个分数分母一样,相加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就能直接相加呢? 
(3)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朵朵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就吃了5份,也就是 。
(4) 2/8里有2个1/8 , 3/8里有3个1/8 ,2个1/8 加3个 1/8就是5个1/8 ,也就是 5/8。
师:这个过程可以怎样书写?(指着算式)

2.自创情境,强化算理。
师:(课件出示:2/7  + 4/7) 这道算式怎么算?你能编一道题说说吗?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相互说说。
(1)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对比练习,总结算法。
(1)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这些算式的分母都相同,都是两个分数相加。
(2)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4.对比算理,建立联系。
 2/5+ 3/5 =            表示( )个( )加( )个( )等于( )个( )。      
 1/7+5/7  =            表示( )个( )加( )个( )等于( )个( )。
  20+30=               表示( )个( )加( )个( )等于( )个( )。
  2+3=                   表示( )个( )加( )个( )等于( )个( )。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并说说算理,师巡视。
(2)指名依次汇报,课件同步配合。 
(3)小组交流,沟通联系。
师:比一比,整数加法和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设计意图:教师用数学建模的意识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如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法算理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图意说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试说算理,然后教师不断加大数据,让学生抢答得数,抢答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悟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在算式中适时引入字母符号,让学生通过计算含有字母的算式,自主构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模型,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紧接着继续进行深度挖掘: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为什么不变?分子为什么要加起来呢?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对题组进行比较,把分数单位与整数中的“一”“十”等计数单位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发现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还能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那减法计算还难吗?课后试一试。
 
四、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反思,请链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欧阳娟 来源: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